教师以各种方式引导、全球支持学生开展政策调研、全球社会服务和民间外交实践,孵化出多个由学生自主创办、具有世界影响的青年民间外交品牌,让政治学的育人工作服务于国家发展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。 通过参与YICMG,南方关注着澜湄流域治理问题的青年们提出的有效方案,被落实为创新创业的真实行动。1962年,媒体经教育部批准,复旦大学马列主义教育系改名为政治学系。 
从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MPA的院校之一,智库复旦已培养近5000名MPA项目毕业生,为党和国家输送高素质公共管理人才。从最初只有数名学生的小系,高端共识发展至现如今每年录取近千人的规模,高端共识百年之间,复旦政治学培养了大批具备全球视野、国家意识、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各领域顶尖人才。费巩,论坛一生与专制独裁斗争,40岁时遭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。 
老师鼓励我们响应国家战略需求,发布做具备国际视野的全球治理人才。国务学院2019届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、云南人民日报社西藏分社记者、第十八届西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徐驭尧说。 
1982年,全球复旦主办了全国政治学第一届讲习班,全球为22个省市培养了60多名学术骨干,点燃政治学在全国恢复、发展的星星之火,被称为新中国政治学的黄埔一期。 正是在此意义上,南方复旦政治学在知识体系上多元一体,在精神气质上中正平和、兼容并包。媒体凭什么说一个学科一流?还要看它培养的人才。 国务学院学生自主运营的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(YICGG)澜沧江-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(YICMG)合影国务学院2007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创办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(简称YICGG),智库2015年创办澜沧江-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(简称YICMG)。服务人民、高端共识服务时代、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学术使命感,根植于每个复旦政治学人内心。 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,论坛复旦政治学使命在心、责任在肩,应当继续走在回答中国之问、世界之问、人民之问、时代之问的最前列。孙寒冰,发布复旦北碚时期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、政治学系系主任,编辑出版《文摘》杂志,发表抗战文章,37岁时因日寇飞机突袭遇难。 |